|  返回首页

 

内江企业生产经营及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17-12-26 【字体: 来源:市统计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为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及用工需求情况,四川省统计局与www.bt365.com联合开展了企业生产经营及用工需求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简要分析上半年情况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选具有代表性的16户企业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收入、利润,员工数,计划招工、缺工人数,新招工人数及人员结构,工资水平增减变化等18大项42小项指标及企业对生产经营与用工方面的对策建议等内容。

  抽中企业按行业类型分:第二产业中有3户制造业,2户建筑业,第三产业中1户批发和零售业,2户交通运输仓储业,2户住宿和餐饮业,1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户房地产业,2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按企业规模分:2户规下企业,14户规上企业,其中,规上企业中大型4户、中型5户、小型5户。         

  按经营状况分: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增加的10户,分别是内江特富龙保安服务公司、内江金科百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内江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资中县银山鸿展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资中县潘昌友生猪养殖家庭农场、资中县船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资中县文教建筑工程公司、四川博源药业有限公司、四川铁马物流有限公司、内江市市中区沁园农家乐;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减少的4户,分别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内江分公司、资中县顺通酒店有限公司、四川省第十三建筑有限公司、华电四川华电有限公司内江发电厂。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持平的2户,分别是资中县国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资中县国营汽车运输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占企业的62.5%,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占25%,持平的企业占12.5%。

  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用工与去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比近八成,而预计下一季度企业用工需求会持平的企业占绝大多数。企业用工呈现出总体稳定,但需求较低的特点。

(一)企业用工总体稳定

截止6月底,在16户被调查企业中5户员工增加,7户员工与去年同期持平,4户企业员工同比减少。从用工总人数看,本次调查企业共有员工522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16人,增加24.1%

(二)结构转型与稳定就业之间矛盾有所加剧

截止2016年年底,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8.05万人,比2015年减少1.75万人。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和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失业人员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这部分失业人员与急速扩张的新兴产业之间的条件不匹配将进一步引发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矛盾不断加剧,从而引发招工难、找工作也难的情况。

(三)不同行业间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

2016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5884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73897元、金融业72333元,分别比全市年平均工资的45234元高89.9%、63.4%和59.9%。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低的3个行业分别为住宿和餐饮业30531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854元、建筑业36701元,分别比全市年平均工资低32.5%、25.2%和18.9%。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行业差距最高达到55353,比上年同期的行业差距53626元扩大1727元,行业间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

  三、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资源型企业压力较大

据调查,煤炭企业缴纳税费种类多,共13种。其中,包括17%增值税,5%营业税,销售收入2.5%的资源税等。所交税费总和占销售收入的20%以上。由于受产能过剩影响,企业税后收入难以保证正常运转。其次,用工保险缴费比例偏高。据调查,目前企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比例高达30%以上,企业负担较重,反映突出。

(二)与房地产相关行业影响突出

房地产业把重心放到卖房子去库存上,新建项目减少、开工不足,建筑行业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地方资质不高的国有或集体老企业,更是举步维艰。今年生产缩量,用工量也同比减少。

(三)困难企业负担重

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跌,而企业不能快速反应去适应市场变化,企业转型升级与降低成本还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人员臃肿工资也难以下降,所以不得不亏损运行,其压力非常大。

  四、建议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和回旋余地大的特点较为明显。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艰难,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并波及职工就业。市场用工需求持续走弱,现代科技与人工智能的不断研发和应用,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显现。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可能会波及到许多人的就业岗位,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保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一)完善失业保障机制,引导转岗就业

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企业规范用工,签订用工合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政府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的良好氛围,推进企业用工环境的改善,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企业用工,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同时督促用工企业完善职工失业保险,用工单位和职工应依法履行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人员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以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企业监督,企业也不能为减负盲目裁编减员,首先应考虑被裁人员的安置问题。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协助改制企业有序分流,要积极引导,帮助解决下岗裁减人员的转岗再就业工作。对技能单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员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对年龄较大再就业困难的进行稳妥的安置,确保社会稳定。

(二)建立市级“人力资源库”规范管理市场“就业源”

搭建企业和求职人员用工交流平台,拓宽供求双方的沟通渠道,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针对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就业难”与用工单位“招工难”并存现象,要不断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方式,提高企业与求职者对接方面信息化建设水平。规范管理市场“就业源”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完善就业服务对象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加强定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求职者签约率

根据“就业源”信息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订单式”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示范试点作用,大力开发行业用工需求旺盛的专业基础技能培训专项服务活动,树立一些培训后直接上岗的培训品牌,吸引求职者参加培训掌握技能实现就业,提高求职人员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有效提高求职者就业签约率。